中国政府 山西政府 中国水利 | 设为首页 | Rss订阅

神话双璧与运城水文化



    在魅力运城的安邑一带,亘古流传着一个美丽而又耐人寻味的神话传说——《刘海戏金蟾》,说的是鸣条岗下的陶村镇西纽村很早以前住着一位青年名叫刘海,后来竟衍化出一只三条腿的金腺蛙。与此传说珠联璧合的还有一个《野狐泉》的故事,可称作是佳偶天成而相得益彰。这一对神话双璧似乎有些荒诞离奇,但却流传久远,并被改编成戏剧《刘海砍樵》和《哑姑(野狐的谐音)泉》在全国上演。明代所修《安邑县志》也予以载录:“刘海名钦水,颇能诗,居于西纽延祥观。曾写一诗云:‘未生我来谁是我?既生我来我是谁?而今且道我是我,死后哪知谁是谁!’后得知神仙饮水之法,口吐金蟾化去。”盐湖区民俗文化专集《虞舜圣地文化风情录》也有大同小异的同类文章。在全国其他地方《刘海戏金蟾》也有不同版本的书刊和雕刻、年画广为流传,只是未见与《野狐泉》有任何瓜葛。正是这运城版的神话双璧,方才唯一巧妙地隐含着鲧禹治水的古史信息。

   我们就先从刘海的名字说起。刘海本是陶唐氏一支飂(刘) 叔安的裔子,以祖籍地鹺海(盐池)取名。根据《说文解字注》 作者段玉裁的说法, “海” 字在古音韵中与“能”与“台”同属第一部的“止”韵 ,可与古“姒yi”字通假。

    因为盐在古代曾充当过货币,所以刘海也就和钱财有不解之缘。  “能”,古读作倪ni,倪字意思是幼儿或小孩;而“能”的本义为“三足鳖”,鳖( 鼈bie )和黽meng (金腺蛙) 古人认为同属一类,因此《刘海戏金蟾》自然就成了一个小孩举钓竿垂钱为饵引逗三条腿蛤蟆的准财神形象。显然,这里的“戏”字是作“戏耍” 来讲的。

     披阅《山海经》、《启筮书》、《拾遗记》、《述异记》、以及《楚辞·天问》、 《史记》【正义】、《说文解字注》 等典籍,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说:与“能”相通者,非鲧莫属。所谓“刘海名钦水”、“ 得知神仙饮水之法 ”的神话释义当是说他“敬重、谨行水务”、“得知消除水患的方法”。这不是以鳖为图腾或族徽的鲧禹部族又会是那个呢?王钟翰等史学家认为“崇(虫)伯 鲧与共工为同一神话人物”,乃是炎帝的后裔,他们沿渭水流域逐渐向东迁徙至豫西和晋南的盐池一带,这跟考古学上的三里桥文化类型完全吻合。所以《尚书·禹贡》中的“冀”,我认为是个亦声(会意兼形声)字 :上部“北”或“八”,当指东、西两大片盐池;中间“田”字 ,盖为自然浇 晒之盐畦;下面的“共”字,即指共工(鲧)部族;合起来讲,“冀”乃是鲧部族世代经营的盐池。换句话说,刘海就是鲧禹部族的别称。古“戏” 字读作hu或ha,写作“戲”,由虍、豆、戈会意而成 , 本义为部族旌旗,有变化、封爵之义。《安邑县志》所载刘海颇为绕口的谶语诗,实际上就是道教对鲧禹部族 “鱼→鳖→龙”三级图腾 ( 旗麾) 嬗变 所产生的朦胧而迷惑不解的记忆。

   “海”与“台”、“姒”古字皆在“怡” 韵而通假,同样可以说明刘海就是姒氏夏禹 。他与涂山氏通婚台(姒)桑之地,也必在盐湖岸边的野狐泉。“刘海仙化,野狐泉涌”,正是这一婚配含蓄、神奇而艺术化的表现。姒氏禹夏 ,自不待言;桑为先蚕嫘祖方国,西阴考古已有确证。而“嫘”、“雷”古字通假,又当说明永济境内 的雷首 山、雷泽,临猗境内的 临晋镇(古称桑泉),盐湖区内的西纽(从糸),均属嫘祖后裔的桑方古国。另外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记载赵盾到雷首山狩猎时,也曾驻军在翳(台) 桑 。再有《世本·帝系篇》(西周王室档案汇编)记载说:“ 禹娶涂山氏之子,谓之女娲,是生启。”这与《野狐泉》中女娲娘娘 嫁女的说法 出现惊人的一致,简直就是如出一辙! 可见,认为野狐泉为台桑通婚之地,错谬应该不会太大吧。

    鹾海南畔的护池堤堰,盐池北畔的晋水遗迹,只要与堵导盐池水患相联系,鲧禹治水的各种神话大都可以得到合情合理的史学解释。

    总之,运城版的《刘海戏金蟾》是与《野狐泉》连体而不可分割的完整神话故事,它不仅形象鲜明而生动,而且比较真实 深刻而准确地反映了鲧禹治水神话传说的古史信息 。正确认识这一神话双璧 ,对华夏文明史和魅力运城的旅游文化必将产生重要影响。  乔兆坤

 

 

责编: 魏永平       2010年11月23日
版权所有:365体育亚洲华人官网       承办:山西水利发展研究中心      备案序号:晋ICP备05004666号

网站标识码:1400000039

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467号